课程思政案例库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务工作 > 课程思政案例库 > 正文

《卫生统计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数据分布的描述

发布时间:2025-03-31 浏览量:

附件2:

《卫生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雷火竞技app官方网站;刘俊、赵浩)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卫生统计学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5.0

 

80

开课专业

预防医学

授课对象

第五学期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

1)建设目标

以建设“综合应用型大学”为指导方针“。努力建设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选择优秀的教材,采用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教育创新体系,将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融入到课堂中,建设成广受员工欢迎、深同行专家认可、有一定影响的思政课程,为进一步申报校级思政课程积累资料。

2)思政内容挖掘及教学融入

卫生统计学是统计学院里和方法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它通过对卫生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辅助处理公众健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对卫生事件的数据统计是卫生统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发掘卫生统计学的思政元素离不开历史和现实问题。

一方面,我国医学史上有一大批与卫生统计相关的医学大家和人民好医生,如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创始人、我国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学哲学思想家苏德隆教授。20世纪70-80 年代,苏德隆调查分析了江苏省启东县农民肝癌发病率和病死率与当地周边环境的关系,并撰文研究肝炎肝癌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多数人同意决不能作为真理的标准”“证实某病与某因素之间的统计联系是比较容易的,但我们还须证明他是因果联系,而不是由于病和因素同与某些其它事件相联系而联系的”等真知灼见。

另一方面,在2020年“防控疫情、战胜疫情”期间,广大医务人员与医疗工作者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赢得了全社会高度赞誉,其中亦不乏卫生统计学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课题组,在疫情期间开展了一项流行病学和模型研究,在此项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所做到的及时数据分析和模型研究以及提出“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仅在措施落实到位时才适用,如果放松现有的公共卫生干预或人群行为发生重大变化,可能会导致后续传播增加。”等建议和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在疫情发展中采取有效对策等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因此,“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立足于教育的本质和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根据学科、专业、课程的特点,可以把“卫生统计学”课程与培养医员工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有机结合起来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一)案例名称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数据分布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员工能理解描述统计数据中集中趋势的平均指标的含义.

(2)能力目标

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对平均指标的理论基础、计算方法、实践应用和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点的学习,员工要学会利用辩证唯物论看待问题,学会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对数据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发现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从而进行科学的统计预测和决策。

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平均指标的相关内容以及具体的案例后,员工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理论的学习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在对案例的分析和经验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员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员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价值目标

员工要形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培养辩证唯物思想和科学技术观等,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观念。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1)教学设计:本课程设计建议安排2课时(90分钟),具体安排如下:


1 教学组织安排

学习阶段

学习内容

时间min)

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

课前

分组学习预习数据分布的描述”章节内容

课前

学习通线上学习

熟悉数据分布特征的基本内容

课中

引出案例:教师介绍数据分布特征描述的各类指标

30

线下面授

掌握计算的各类指标

教师介绍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10

了解数据分布特征中的思政元素

分组讨论思考题

20

回顾知识点,加深理解运用

分组讨论思考题并展示分析

30

反馈知识点应用情况,锻炼员工理解和表达能力

课后

完成学习通作业题复习”数据分布的描述”章节中的知识点

——

学习通线上

增强印象加深理解

2)组织实施

引出案例,介绍知识点:

某学院为了解某专业在校老员工的服装消费支出情况,已知该学院某专业的男女生人数恰好各100名,并分组整理出了其某月服装消费支出额(见表1),试从统计指标的角度分析员工服装消费支出的特征。

1 该学院某专业员工某月服装消费支出额

服装消费支出额(元)

女生(人)

男生(人)

0~

6

5

200~

9

12

300~

16

25

400~

24

24

500~

23

18

600~

14

10

700~

8

6

合计

100

100

1反映的是经过分组整理后的有关某专业男女员工月服装消费支出数据,根据表8-1我们能对该专业男女生月服装消费支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可以发现,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消费额都存在一定的集中趋势。但如果员工想进一步挖掘数据信息,比如,男生女生的消费额集中趋势是否一样?这种数据的集中形态是否与正态分布一样?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进一步通过一些能充分度量统计数据特征的统计指标进行测度,如消费支出额平均水平、比较关系、集中趋势、离中趋势及其蕴含的分布形态等。而计算这些指标,以及深刻和全面地理解指标包含的信息,是学习本章时所要掌握的内容。

 

集中趋势统计指标

 

 

离散趋势统计指标

 

思政元素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全面分析问题。

数据统计分析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停留在数字的表面。如果仅对表格进行直观感受我们是无法获得足够有效和全面的信息的,这要求我们抓住重点,深入挖掘分析数据,全面看待问题,仅用单个指标时无法全面概括数据分布特点,应该采用总平均数与组平均数相结合、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相结合的方法,使分析结论更确切、更可靠。

(2)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类型的指标有不同的含义,同一类型的指标也并非可以随意相互替代,我们应根据不同问题选择不同指标。例如,算数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同属于平均指标,但算数平均数只适用于定量的数据,中位数适用于定量和定序的数据,众数适用于定量、定序和定类的数据,但有可能存在没有众数或多个众数的情况。算术平均数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有极端变量值时,中位数和众数作为代表值更好。

分组讨论思考题之一:

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算数平均数是根据所有数据计算的,中位数是根据数据分布形状和位置确定的算术平均数只适用于定量的数据,中位数适用于定量和定序的数据;算数平均数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有极端变量值时,用中位数作为代表值更好。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首先,员工要理解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的各类指标的含义、公式及运用范围。其次,员工要体会数据分布特征中的思政元素。最后,期望员工在以后的科学研究中能够坚持严谨、敬业、专注以及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全面看待问题,在以后的实践应用中能够运用统计指标中所包含的判断思考和辩证思维方法来拓展延伸。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融入课堂教学的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能力一样,需要员工经过体验才能引起共鸣,获得价值认同感,最终内化成为能力和修养。为了有效地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知识学习中,在员工的课堂展示、课后答疑以及谈话等过程中,教师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学习,教师要让员工对判断思考和辩证思考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除了课堂展示外,布置适当的课下案例分析任务,如让员工通过问卷调查调查某种数据并对其集中趋势进行分析,最后撰写论文。在设计问卷一发放问卷一统计数据一分析数据这一系列过程中,员工能学会在普遍性和针对性间进行取舍,并逐渐提高自身判断分析能力和辩证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