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1.1 对应章节: 第九章第一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1.2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教学重点】 内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及继发改变。 教学对策:利用多媒体,通过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结合典型图片,先复习 正常冠状动脉的大体结构和组织学结构,正常血管内膜光滑平坦,通过与正常结构进行比较,根据典型病变图片,讲解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发生的形态变化及继发改变,由正常到异常,感性到理性,帮助员工理解和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和继发改变。 【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 内容:基本病变的鉴别,判断其继发改变及对机体的危害。 教学对策:结合典型图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可分为脂纹脂斑、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其中脂纹脂斑是早期病变,有可逆性,主要特征为泡沫细胞聚集;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属中晚期病变,均存在纤维帽形成,但粥样斑块内部伴粥样坏死物形成,强调异同点。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在纤维帽薄或炎症反应较重时,易出现各种继发改变, 如斑块破裂出血或继发血栓形成等,可导致心肌缺血或梗死。结合病例,让员工深入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机体的危害,作为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须敬畏生命,对心梗患者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争分夺秒,把握时机,及时疏通血管,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抢救患者生命! 2、学情分析及教学对策 【学情分析】 员工优势:思维活跃,整体素质较高,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能力较强,已完成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等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渴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体会救死扶伤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员工不足:受高中学习的影响,习惯被动学习,学习主动性不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强,易被网络视频及游戏的诱惑;部分已学基础知识印象不深,习惯死记硬背,不善于融会贯通,将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较弱,责任意识不强! 【教学对策】 根据员工的兴趣点,将一些相关的短视频、典型临床案例和尸检案例等引入课堂教学,融合思政教育,调动员工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式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以临床案例为主线,引导员工参与思考,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形式传授知识,促进员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员工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 3、临床案例融入思政教学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临床案例教学法相融合的方式,通过心肌梗死案例(案例详情:李大爷, 男、 71岁,跟人打麻将时,突发胸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伴恶心呕吐半小时急诊入院。2年前被诊断为冠心病,近1年来,曾多次出现胸闷,气短,胸口如压千金重石,走不了几步路就气喘吁吁,一直服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心情烦恼。既往高血压史10年,吸烟30余年,他喜好咸食等重口味。行心电图、心梗三项标志物、血常规检查和血脂、血糖等检测。其心电图检查结果示急性前间壁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三项标记物升高;血脂升高,血糖正常;血常规无异常。)导入课堂,激发员工的兴趣。将生活自律、爱伤观念、仁心妙术的思政线索埋入教学素材中,采用课堂提问,启发互动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参与式课堂活动,员工自行挖掘素材中的思政元素并进行分析、交流,从课堂实践中体会病从口入,生活自律与全身健康的重要意义。利用所学知识为李大爷支招,减轻“心痛”的烦恼,向身边更多的人科普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知识,强化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自我反思作为老员工在自律自立生活习惯方面的不足。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和价值引领的同步提升,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图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典型图片,动画,通过PPT演示,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病例教学法: 挑选典型临床案例和尸检案例,设计临床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员工的临床思维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及同情心、爱伤观念! 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和疑问形式,层层引导,抽丝剥茧,启发员工积极思考,培养员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整合式教学法:将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正常到异常,由基础到临床,让员工系统地学习医学知识,培养员工的整体思维和综合能力! 5、教学效果评价 (1)教师授课效果评价(问卷调查、期中期末测试等) (2)员工学习效果评价(课堂提问、学习通答题情况、病案讨论、课堂小测、期中期末测试等) (3)同行及教学督导组专家评价 教学组织实施
1、课前线上学习(视频内容已录制完成) 【教学内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继发改变 学习平台:雷火竞技学习通线上学习平台 (chaoxing.com)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教师活动】 利用线上平台、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已完成录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临床病例(急性心肌梗死,此病例为员工利用清明小长假调查的诸多病例中选取的典型病例,适当修改后。),设计临床问题,提前2周布置内容,要求完成学习通线上视频,讨论分析临床病例,课后习题及随堂测,老师及时提供辅导答疑。 
【员工活动】 按照老师要求进行线上自学,完成小组讨论,线上作业,遇到问题在讨论平台或微信、QQ提出,老师及时进行答疑。 
2、课中线下课堂教学(病例教学、启发互动式教学) 【课堂导入】 临床案例:李大爷跟人打麻将时,突发心肌梗死导入课堂,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引起冠心病猝死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如何快速准确诊断,挽救患者生命,是同学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时间就是生命,处理措施是否得当,对患者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教学】 根据临床病例---急性心肌梗死,设计临床问题,如: (1)由李大爷胸痛、胸闷,如何快速诊断急性心梗及应急处理? (时间就是生命,作为医生,不仅要有精湛医术,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国家建立胸痛中心---中国特色急诊急救先救治后收费,体现只有中国不计成本,不计报酬,以人为本的新型救治模式。蕴含思政元素:仁心妙术、家国情怀!) (2)什么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病变特征?(蕴含思政元素: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其原因和机制是什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历史漫长而又曲折,先后经过了200多年的历史,但是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对同学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蕴含思政元素:破除思维定势,进行科研创新) (4)如何预防如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引起死亡,需把握时机,及时抢救,否则危机生命,但可防可控,关键在于平时注意维护血管健康。蕴含思政元素:提出防控大于治疗的理念,倡导健康生活理念,迈开腿管住嘴,生活要自律!) 课堂教学采取互动启发式教学法,以临床病例---急性心肌梗死为线索,设计临床问题,授课围绕临床问题展开,让员工一边学习知识,一边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适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中,润物细无声,不仅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医员工临床思维能力,还可激发好奇心,探索欲,培养仁心仁术和科研创新精神等。 
【课堂小结】 (1)病因:主要为年龄+性别+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吸烟 (可防可控,防控大于治疗) (2)基本病变: ----脂纹脂斑期(可逆性改变)、 ----纤维斑块期及粥样斑块期(不可逆性改变,可伴继发改变) (3)危害大:心脏---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对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需快速诊断,介入手术治疗,及时疏通血管改善心肌缺血,挽救患者生命! (其对人类健康危害大,同学们任重道远,好好努力,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3、课后拓展 (1)复习巩固,登录平台做练习和测试题,利用空余时间参加临床实践学习。 (2)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前沿,2022年4月《自然》在线刊发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哈贝尼希特(Andreas J. R. Habenicht)团队发表论文《神经-免疫-心血管互作控制动脉粥样硬化》。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教学效果】 1、线上视频学习课前已完成,小组讨论积极,学习通答题成绩95分以上占绝大多数。 2、课堂教学员工参与度很高,积极互动,思维活跃,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很感兴趣,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3、同行随堂参与听课,评价很高,对员工进行病例调查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 4、课后视频研讨环节,邀请了教研室老师及部分员工代表参加,反应很好,员工表示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收获较大,今后会更加努力,希望能帮病人解除病痛,做德艺双馨的好医生!
邀请员工代表参加教学视频研讨 【教学反思】 1、员工临床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病理学》课程的内容较多,涉及的范围广,不仅包括基础医学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知识,还涉及临床各学科知识,员工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和融会贯通,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消化、积累;已学过的基础知识部分遗忘,掌握的内容片段化,支离破碎,所以影响到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整合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员工系统地学习医学知识,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分配方面需进一步精准把控。 在课堂授课不仅需要实用性,还要有趣味性;不仅要重视病理学知识教学,还要联系解剖学、组织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不仅要传授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兼顾思政教育,所以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时间的分配要求很高,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仔细斟酌! |